《表2 不同载体Cu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物性数据》

《表2 不同载体Cu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物性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火焰合成Cu基催化剂在甲烷催化燃烧中的烧结行为》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1)当量直径计算公式:dBET=6/(Sa×ρ),其中Sa为BET比表面积,ρ为样品的加权密度;2)晶体粒径由谢乐公式计算;表中,Zr O2(T—四方晶系,M—单斜晶系),TiO2(A—锐钛矿相,R—金红石相).

图3中为反应前后样品BET比表面积变化及其吸附脱附曲线.发现催化剂都具有滞后环,即吸附曲线和脱附曲线不一致所产生的环状结构.滞后环是由于孔隙结构的毛细冷凝造成的,因此通过对滞后环的形状来判别材料的孔隙特征.图中的滞后环属于H1型[17],此类型的纳米颗粒都具有球形结构,由于其堆积软团聚的影响才产生了以狭缝孔和堆积孔为主要形式的宏观孔隙结构,进而产生了吸附脱附等温线的分离.此外,结合反应后BET测试的结果进行判断,发现反应后的样品粉体颗粒仍保持球形结构.但是根据样品20 CT和20 CZ的滞后环变小以及比表面积减小的情况,表明了粉体中孔隙结构减少,高温对颗粒形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变化.不同载体Cu基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物性数据见表2.20 CT-O的比表面积仅为20 CT-F的35.5%,20 CZ-O的比表面积仅为20 CZ-F的55.1%.虽然两种样品粉体的比表面积在高温反应后都呈现出了下降趋势.但是二氧化钛载体的比表面积减少了新鲜样品比表面积的约三分之二,暗示其反应前后形貌变化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