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典型生物炭的表面化学特性》

《表4 典型生物炭的表面化学特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典型农业生物炭理化特性及产品质量评价》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生物炭比表面积数值见表4。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热解温度对比表面积的影响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微孔结构逐渐增多,孔壁变薄,孔数量和体积增加。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IUPAC)的定义:孔径小于2 nm的称为微孔;孔径大于50 nm的称为大孔;孔径在2~50 nm之间的称为介孔(或中孔)。孔隙结构决定比表面积,小孔和微孔对比表面积的贡献大。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挥发分不断析出,促进炭颗粒孔隙结构发展,而过高的温度使孔结构坍塌及熔融,不利于其微孔结构的形成[14,24]。不同原料种类和制备条件,生物炭比表面积差异较大。水稻秸秆热解温度为600℃时,比表面积最大[14];秸秆类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普遍小于500 m2/g[32-33],比表面积较大的秸秆炭,其孔径大多集中在介孔附近[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