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吸附亚甲基蓝前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表2 吸附亚甲基蓝前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城镇有机垃圾热解生物炭对水中亚甲基蓝的吸附》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吸附剂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结构是其高效吸附的重要原因之一。生物炭在吸附亚甲基蓝前后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如表2所示。吸附反应前生物炭的比表面积为6.46 m2·g-1,低于常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一般情况下,吸附剂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为吸附质提供较多的作用位点,有利于吸附过程的进行,图1中的结果与此结果[19]一致。吸附亚甲基蓝后,生物炭的比表面积降低至2.11 m2·g-1,单点吸附总孔体积略有降低,微孔总孔体积显著降低,吸附平均孔径显著增加。这说明亚甲基蓝在生物炭上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微孔中,导致生物炭的微孔减少、平均孔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在实验室采用较理想化的条件对垃圾进行热解,如惰性气氛热解、酸洗去除杂质、投加催化剂等,可获得比表面积较大的生物炭[8]。而在实际工业化热解装置中,垃圾的燃烧和热解通常在一套装置中进行,燃烧的热量用来供给热解,这导致生物炭的比表面积较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