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地表水体变化驱动因子指标体系》

《表1 地表水体变化驱动因子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1986-2016年黄河三角洲地表水体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以全面性、代表性、主导性及资料的可获取性为原则,结合专家知识和研究区实际状况选取与地表水体变化有较大联系的指标,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地理区位3方面选取驱动因子,构建驱动因子指标体系(表1)[1,36-37]。其中,气温、降水是自然环境的本底条件,影响着区域水热条件的再分配过程。国民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工业和农业发展水平越高,水资源需求量越大,对地表水体的影响越深刻。水产产量、棉花产量、果品产量、粮食产量是黄河三角洲最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对地表水体的影响最为直观。城镇是人口的主要聚集区,到市中心和城镇的距离能够反映出城镇扩张和发展对地表水体的影响。黄河是研究区最重要的淡水来源,距黄河的距离越远水资源供给压力越大。海洋咸水深刻影响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距海岸线的距离体现出高矿化度水体对淡水的干扰程度,距海岸线越近干扰程度越强。气候指标由黄河三角洲气象站点观测所得;社会经济指标来自于《东营市年鉴》、《河口年鉴》、《利津年鉴》、《垦利年鉴》、《东营区年鉴》;区位因子通过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计算所得。所得因子进行空间化、共线性检验和重采样处理等,以剔除具有显著共线性的因子并筛选最佳的分析尺度。采用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模型定量分析黄河三角洲地表水体演化的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