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例)》

《表3 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静脉溶栓联合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串联性闭塞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A组为无静脉溶栓且未行支架置入术,B组为无静脉溶栓行支架置入术,C组为静脉溶栓未行支架置入术,D组为静脉溶栓且行支架置入术;m TICI为改良脑梗死溶栓分级,mRS为改良Rankin量表;与D组比较,aP<0.05,dP>0.05;b为Pearsonχ2值,c为似然比χ2值

124例患者中,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率75.8%(94例),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为15.3%(19例),90 d预后良好和预后极好率分别为48.4%(60例)和29.0%(36例),病死率为22.6%(28例)。未行动脉支架置入术者共74例,其中13例因存在良好的侧支循环而未处理近端闭塞,61例患者近端仅行球囊扩张术。A、B、C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7.4%(31例)、75.8%(25例)、75.0%(21例),D组患者均获得血管再通(17/17),分别与D组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31,P=0.009;χ2=4.906,P=0.027;χ2=7.410,P=0.006)。A、B、C组预后极好率分别为21.7%(10例)、18.2%(6例)、35.7%(10例),D组患者预后极好占比为10/17,分别与D组进行两两比较,A、B组与D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878,P=0.005;χ2=8.517,P=0.004),C组与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8,P=0.130)。4组间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预后良好比例及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