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蒙古族女性头饰的转变过程》

《表1 蒙古族女性头饰的转变过程》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我国少数民族已婚妇女头饰转变的文化研究——以蒙古族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图片来源:http://www.sohu.com/a/192230413_701652

女性在我国传统宗法社会中以礼俗为中心,一方面展现百姓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一方面联结千百年来儒家文化支配的传统价值观念对规范人生和统一教化的作用。蒙古族已婚女性头饰的转变深受礼仪习俗的影响,随家庭角色及年龄的变化,呈现“两头简单,中间繁复”的总体特征。其民族女性在30岁之前出嫁需要戴全套头饰,30岁以后把留眉珠取下;年过40岁,简化部分穗子,头饰逐渐减少,但按照当地习俗规定,额饰、后帘等局部发饰配件需终身佩戴,唯独丈夫离世后所有头饰摘除;到了晚年,妇女“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只剩胸前的辫子,甚有削发为尼、成为家居士,如下表,即为蒙古族女性头饰的转变过程。以至于民间称,头饰就是蒙古族女人的一生。我国传统婚姻文化流传“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蒙古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尤其突出,已婚女性30岁前以婚姻、生育为中心,注重个人的妆容,配套整齐靓丽的头饰,为“妇容”;30岁往后,简化头饰,重点偏移对家庭、儿女的言传身教,为“妇德”。蒙古族已婚女性头饰加减法则,揭示了当地女性遵循传统的夫为妻纲、三从四德的礼仪文化。在礼仪伦常及家庭地位的转变中,以头饰作为载体,物化观念,承载克己复礼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