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变量定义表:户籍身份、社会流动性与再分配偏好——基于CGSS-2015的实证研究》

《表1 变量定义表:户籍身份、社会流动性与再分配偏好——基于CGSS-2015的实证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户籍身份、社会流动性与再分配偏好——基于CGSS-2015的实证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居民再分配偏好,解释变量为社会身份与社会流动性。借鉴徐建斌、刘华(2013、2014、2016)和潘春阳、何立新(2011、2012)的相关研究,选用CGSS-2015问卷中对“您是否同意从有钱人那里征收更多的税来帮助穷人”的回答来度量我国居民的再分配偏好,由“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分为五个等级,分别赋值1-5,数值越大,再分配偏好越弱。身份是一个多维概念,但这里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户籍身份,根据CGSS-2015问卷的提问设置,可以将其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农业户口赋值为1,非农户口赋值为0,非农户口包括居民户口、军籍等。社会流动性包括两个维度:流动性预期和流动性经历,阶层认同的定义方式类似于Alesina et al的做法,个体会对自己当前所处的社会阶层、预期10年后所处的社会阶层以及14岁所处的社会阶层进行评价,最底层赋值为1,最顶层赋值为10。具体来讲,如果10年后,预期自己的社会阶层上升,则流动性预期较高,自己当前所处的社会阶层如果高于14岁所处的社会阶层,则经历了向上的社会流动。其他变量的定义方式与现有文献或调查问卷保持一致[8](P52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