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预防盆腔放疗患者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表2 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预防盆腔放疗患者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肠道微生态与肿瘤临床转归研究进展》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放射治疗对肠道微生态和肿瘤免疫治疗的影响尚未被广泛研究。迄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损伤及其受宿主微生物群的调节。冉曦等[26]人发表一项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以模拟腹盆腔放疗照射的小鼠为研究模型,采用菌群16s RNA宏基因组测序分析放疗进程中小鼠肠道微生态的变化特点,结果发现,放疗过程中小鼠小肠和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均出现显著性降低,其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减少,拟杆菌门明显增多,即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丰度比倒置的现象[21]。放疗可显著改变小鼠体内微生物的组成种类,全身照射后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 T)对肠道微生物群的调节作用,通过促进血管生成提高存活和部分恢复肠上皮完整性[22,23]。Toll样受体家族介导(Tolllike receptors,TLR)信号通路在肠道放射防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Ciorba MA等[24]人研究表明,乳酸菌在放射性肠损伤的临床前模型中,通过表达COX-2的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TLR2发挥保护作用。Chitapanarux I等[26]人开展一项观察嗜酸乳杆菌联合双歧杆菌预防宫颈癌放疗期间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将接受盆腔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配入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双盲研究,共入组63名患者,对照组(n=31)和试验组(n=32),其中2~3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45%和9%(P=0.002),试验组止泻药使用明显减少(P=0.030),同时粪便黏稠度明显提高(P<0.001),该临床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联合双歧杆菌可降低放射性腹泻的发生率和止泻药的使用率,对粪便的稠度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见表1。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的动物模型和临床试验中的实验研究一致表明,使用益生菌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代谢和功能特性,有效地降低肠道炎症的严重程度[25,26]。Delia P等[27]人开展了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探讨益生菌制剂预防肿瘤患者放射性腹泻的疗效,结果显示相比应用益生菌的试验组患者,应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患者出现腹泻人数更多(239例患者中124例,占51.8%,243例中77例,占31.6%;P<0.001),并且与试验组相比,更多对照组患者出现3级或4级腹泻概率更大(55.4%和1.4%,P<0.001),并且应用洛派丁胺的时间显著延长[安慰剂组为(86±6)h,对照组为(122±8)h,P<0.001],见表2。研究表明,应用由双歧杆菌/乳酸菌/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组装的高效能益生菌制剂可以显著降低放疗所导致的腹泻发生,同时在试验组中没有观察到由益生菌引起的菌血症、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现象,说明使用益生菌防护因盆腔接受放疗而引起的放射性肠炎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