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一1 9 3 9 年与1941年施政纲领的区别与联系》

《表一1 9 3 9 年与1941年施政纲领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941年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抗战形势依然严峻,国民政府对边区进行了军事与经济封锁,边区失去了陇东、关中及其他一部分土地。由于无时无刻不受到战争的威胁,国民政府又通过封锁断绝了边区的外部援助,在此期间还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这给边区政府的财政造成了极大困难,所以边区政府把尽一切力量保障部队的给养、帮助稳固部队作为核心任务。在政权组织上,边区建立了更加成熟、正规的参议会,实行了普遍、直接、平等和不记名的选举制度,1940年共选举出4万多名参议员,明确实行“三三制”的政权组织原则,广泛吸收各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起到了很好的团结作用。边区的经济受到封锁的很大影响,但仍然开垦荒地200万亩以上,每年粮食产量在200万石以上,牲畜数量比三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边区文教成绩显著,建立了131所小学、7所中学以及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等大学。总体来说,1941年的陕甘宁边区,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军事斗争形势,经济上面临更大的困难,尽管政治上更加成熟、文化上不断发展,民众生活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负担也很大[18]。所以,1941年陕甘宁边区的施政纲领,重点是保证边区团结抗战的政治基础,通过“三三制”等政权组织原则,更彻底地保证边区各阶层参加到抗战中来,通过发展生产保证军事斗争的后勤基础,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以坚持长期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