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岩爆烈度等级评价》

《表5 岩爆烈度等级评价》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灰靶决策理论在岩爆烈度等级评价中的应用》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第3节建立的岩爆烈度等级评估模型,依次求取5类工程案例e值,根据图4及表3综合靶心距风险决策区间,评估岩爆烈度等级,结果见表5。由表5可以看出,基于灰靶决策模型的岩爆烈度等级评估结果与实际岩爆烈度等级相吻合,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对比e值大小可知:5类情形岩爆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K2>Q3>Q1>Q2>K1。其中,Q1、Q2、Q3的e值与III级岩爆e区间上下临界值相距较远,说明秦岭隧道3个监测点均处于非常稳定的III级岩爆状态;K2与Q1、Q2、Q3虽同为III级岩爆,但e值达到-0.157 1,危险程度远大于后三者;K1的e值为0.821 2,处于II级岩爆水平,相较于实际岩爆烈度等级的不确定性(II级或III级),本文方法给出了更为明确的等级判定(II级)。此外,由表5还可明显看出,粗糙集理论、Russenes判据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决策模糊性,而灰靶决策模型可以给出更为确切的危险程度定量值,实现岩爆烈度等级准确定位,体现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