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粮食单产冷热点区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g kg-1)》

《表4 粮食单产冷热点区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g kg-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东北旱作区粮食产量冷热点格局及耕层特征差异》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东北旱作区各采样点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在16.85~59.39 g kg-1,各粮食单产冷热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表4)。一级冷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土层深度均显著大于其他类型区(P<0.05);而二级热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小于其他类型区。依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可知,研究区一、二级热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20 cm土层深度均处于三级水平(20~30 g kg-1);在20~40 cm土层深度均处于四级水平(10~20 g kg-1)。一级冷点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30 cm达到一级水平(>40 g kg-1),在30~40 cm土层处于二级水平(30~40 g kg-1)。粮食单产一级冷点区土壤类型以黑土为主,腐殖质含量高,且位于黑土带的北缘,气温较低,微生物活动较弱,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而二级热点区主要位于由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带,土壤类型以黑钙土为主,区域雨量较少,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较快。此外,该区域是玉米的主产区之一,现有种植方式下化肥施用量较高,也是该区域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其他类型区的原因之一[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