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老单位社区“共同体空间”的变迁特征》

《表2 老单位社区“共同体空间”的变迁特征》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空间重构视域下老单位社区变迁及其治理策略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990年代后调研的社区人口构成开始出现“杂化”现象,社区异质性和流动性的增加、渐渐呈现出“半熟人”的格局(表2),导致传统共同体和社区公共性瓦解。一方面,1990年代“房改”推动住房私有化,起重机械厂、科设厂、工会、纺织厂等几家单位均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将单位房出售给了职工,人员流动带来住户构成的杂化。调研发现有一定经济能力和第二代单位人大都选择搬离老社区,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及部分托管的孙辈小孩(儿女外出务工)。老房屋或者租赁或者卖出,非单位居民开始增多。另一方面,老城更新和城镇化带来的社区扩张,将一批新的“农转非”居民和回迁户通过一种强制的、结构性的力量安插进单位社区,是同质化封闭社区呈现异质性的主要原因。居民构成的“杂化”推动“半熟人社区”的形成。变迁后的社区是拆迁户、单位人、外来流动人口等不同群体的混居体,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减少,社区网络关系开始淡化,“社区认同感”逐渐缺失,降低居民公共生活内容和联系,一个离散型的“半熟人社会”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