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与北美典型页岩油地质、产量特征对比》

《表1 中国与北美典型页岩油地质、产量特征对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开发难点及对策》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近年来,页岩油成为全球非常规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美国先后发现巴肯(Bakken)、鹰滩(Eagle Ford)、尤蒂卡(Utica)等主要页岩油产层,显示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中国页岩油分布范围广、类型多,截至2013年底,在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和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发现多个亿吨级储量规模区[2]。对比北美地区海相页岩油,中国页岩油的形成和分布具有独特的地质属性(表1) :(1)中国页岩油主要为陆相优质生油岩,主要发育在中—新生代,断陷、坳陷、前陆等盆地均有分布,生油凹陷数量多,分布面积、规模相对较小,一般单个面积小于2 000 km2,但累计厚度大;(2)中国页岩油总有机碳含量一般大于2%,镜质体反射率为0.9%~1.3%,烃源岩品质差于北美海相页岩油(总有机碳含量可达12%);(3)中国陆相页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横向变化大,孔隙度相对较低,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4)中国大陆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强烈,压力系数变化大,超压、负压系统均存在,而北美页岩油产层构造稳定,以超压为主;(5)中国页岩油油质相对较重(北美页岩油多为凝析油,油质较轻,气油比高),单井累计产油量偏低。中国陆相页岩油沉积环境和地质特征独特,其开发过程中可借鉴的经验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