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克深2气藏K1井井组干扰试井数据》

《表2 克深2气藏K1井井组干扰试井数据》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藏断层、裂缝、基质“三重介质”渗流及开发机理》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表1为2种机理模型数值模拟干扰试井压力传播特征研究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双重介质模型的井间压力传播速度(0.21m/s)远低于实际干扰试井的井间压力传播速度(1.7~2.38m/s),且干扰曲线呈不断上升的特征,与实测曲线特征不一致;“三重介质”模型的井间压力传播速度(1.85m/s)和“驼峰”状上升的干扰曲线特征与克深2气藏实际干扰试井结果(图6,表2)高度一致。这说明,双重介质模型中基质与裂缝之间基本呈视均质流动,压力近似沿径向传播,在裂缝渗透率整体较低(2×10-3μm2)的情况下,压力传播速度要远低于实测数据。由于井间干扰强度低,压力呈不断恢复上升趋势,从而表现出与实测曲线不同的特征。显然,外围变差的双重介质储层特征不符合克深2气藏当前的渗流特征,而考虑断层影响的“三重介质”渗流模型比较符合当前气藏地质认识,即断层是该气藏压力传播的高速通道。在此地质背景下,由于基质及裂缝的物性差,供气能力低,激动井压力优先沿断层传播,导致观测井得以较快响应,井底压力随之剧烈下降;随着基质与断层之间压差的不断增大,基质沿断层向激动井供气能力增强,使得激动井的井底压力又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使压力恢复曲线呈现“驼峰”状上升特征。但是,随着激动井生产的长期影响,地层压力会逐渐降低,观测井的井底压力也会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