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大孔隙数量随土壤深度变化的差异显著性》

《表3 大孔隙数量随土壤深度变化的差异显著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普洱茶种植对滇南红壤大孔隙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土层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两样地土壤大孔隙数量在10~20 cm土层最多,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大孔隙数量逐步减小。其中,灌草地30~40 cm土层当量孔径>2.0 mm的大孔隙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负相关,这可能是因该层剖面有大量蚂蚁活动导致,蚂蚁活动有利于较高范围孔隙半径的大孔隙形成。样地表层(0~30 cm)土壤中,当量孔径为2.0~2.5 mm的平均大孔隙密度为36个/m2,而底层为18个/m2。该级别孔径土壤大孔隙的形成可能与植物根系和土壤蚂蚁活动有关。灌草地平均大孔隙密度为17 225.4个/m2,是茶地的1.5倍。人为的耕作打断了洞穴、根孔,破坏了土壤表层结构,减少了大孔隙密度。各样地土壤层总体表现为较大孔径孔隙密度较小,反之密度越大(表2)。采用Duncan多重比较对不同样地不同土层深度中各当量孔径的大孔隙密度及一定深度不同样地大孔隙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大孔隙数量随土壤深度变化的差异整体上不显著,仅在土壤深度为10~20 cm时当量孔径变化量大(P<0.05)(表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