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处理下的秸秆还田量 (kg·hm-2)》

《表2 不同处理下的秸秆还田量 (kg·hm-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秸秆还田方式对黄淮海区域小麦-玉米轮作制农田土壤周年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秸秆作为饲草,牛食用后产生牛粪的量约为秸秆量的2倍,小麦秸秆转化为食用菌基质,出菇后产生菌渣的量约为秸秆量的1/2,玉米秸秆转化为食用菌基质,出菇后产生菌渣的量约为秸秆量的22%。

该试验开始时间为2013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14年10月。供试小麦品种为济麦22,于2013年10月11日种植,2014年6月4日收获;供试玉米品种为郑丹958,于2014年6月6日种植,2014年10月3日收获。4个秸秆还田处理的设置见表2,小麦秸秆、牛粪和菌渣均于小麦收获后,6月5日直接还田于表层,然后统一种植玉米;玉米秸秆、牛粪和菌渣均于玉米收获后,10月13日直接还田,然后种植小麦。小麦、玉米种植过程中,统一水、肥及药等管理[20,23]。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12个小区,小区面积70 m2,规格为长10 m,宽7 m。在每个处理小区内随机设3个温室气体监测点,共有36个监测点。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牛粪及菌渣的碳氮比分别为67.6∶1、27.7∶1、19.1∶1和7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