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陈禾洞保护区森林土壤涵蓄能力与土壤物理特性及森林植被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

《表4.陈禾洞保护区森林土壤涵蓄能力与土壤物理特性及森林植被因子的逐步回归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保护区森林土壤水分物理性质及土壤涵蓄能力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R2为模型复相关指数;B为逐步回归模型系数;p为模型常量和各入选因子的显著性检验阈值(p<0.05)。

由表4可知,3项土壤涵蓄水分能力指标中,均以土壤结构指标的影响最为显著。总孔隙度反映的是土壤中全部孔隙容积与土体容积的比例关系,直接与土壤水分的存贮、传输有关[20],因此在3项土壤涵蓄水分能力指标的逐步回归分析中,都入选为重要的影响因子。非毛管孔隙是土壤快速贮水和调蓄水量的场所,毛管孔隙则是土壤中水分流通和蒸发的孔道,对植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20],因此,森林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与毛管孔隙度的比值,就反映了土壤水分在涵蓄水量和供给植物生理性用水能力之间的一种权衡关系,故这个比值因子就与土壤涵蓄降水量和非毛管持水量这2个指标的关系非常密切。土壤容重是综合反映土壤的透水性、通气性和根系生长阻力的重要因子[20],应当说与土壤涵蓄水分能力是密切相关的,但本研究案例中却只与土壤涵蓄降水量这一个指标有较为紧密的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陈禾洞保护区所设立的14个样地,一是在空间尺度上变化并不大,二是其森林植被类型除一个样地为针阔叶混交林外,其余样地都是常绿阔叶林,林分类型相同,所以土壤容重并没有成为影响土壤涵蓄水分能力的主要因子。在4个植被因子中,乔木灌木植物平均胸径、植株个体数量和胸高断面积之和等指标均没有达到显著影响土壤涵蓄水分能力的程度,但Shannon-Wei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则是影响非毛管持水量指标的因子,其原因可能是物种多样性指数高的群落,其生态位不同,可能同时存在有深根系和浅根系的植物,可以直接影响非毛管与毛管孔隙度及其比值,从而成为非毛管持水量指标的影响因子之一。另外,从3个涵蓄能力指标的逐步回归模型检验结果来看(表4),非毛管持水量作为评价指标能更好地反映森林植被和土壤的涵蓄水分能力,根据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毛管孔隙度比例和森林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三个因子,即可评价某一个小范围内的森林土壤涵蓄水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