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鸭稻共育区和常规插秧区水稻茎秆力学特性测定结果分析》

《表1 鸭稻共育区和常规插秧区水稻茎秆力学特性测定结果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鸭稻共育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及水稻茎秆抗倒伏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中带*的数值表示达到显著水平,未标注*表示没有差异。

由表1可知,水稻在不同生育期内的倒伏指数是有差异的,且倒伏指数都低于105,说明该水稻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倒伏性。但同一生育期内,鸭稻共育水稻的折断力要高于对照区,倒伏指数低于对照区,表明鸭稻共育水稻的抗倒伏能力较强。幼穗形成期时,两种种植模式下水稻的倒伏指数均较小,表明在幼穗形成期之前水稻不易出现倒伏现象,而在黄熟期,水稻的倒伏指数达到最大,此时发生倒伏的可能性较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抽穗期和黄熟期,鸭稻共育水稻的倒伏指数比对照分别降低了5.42%和8.16%,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图7为两种种植模式水稻茎秆受最大剪切力时茎秆弯曲所下降的位移分析结果,在幼穗形成期,两种种植模式水稻茎秆所受的折断力(表1)及下降的位移量(图7)没有差异。在水稻抽穗期,鸭稻共育水稻的折断力比对照区增大33.51%,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同时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内,鸭稻共育区水稻茎秆弯曲所下降的位移量比对照区增加14.39%,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水稻生长后期,各部分器官的活力逐渐进入衰退期,水稻茎秆的折断力和下降的位移量呈现降低的趋势,鸭稻共育区水稻的折断力和下降的位移量要比对照区大,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