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9 1980—2017年潜在非点源污染极高风险区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

《表9 1980—2017年潜在非点源污染极高风险区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北沙河上游流域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时空变化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

图9展示了研究区在1980—2017年潜在非点源污染风险时间变化特征.对不同时期极高风险区统计得到各土地利用类型占极高风险区面积比例的变化特征如表9所示.由表9可见:1980年和1990年,极高风险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66.5%~66.9%)、园地(20.9%~21.1%)和农村居民地(11.6%~12.1%);随着城镇化发展,2000年旱地面积占比由31.9%减至19.2%,园地面积占比由8.4%增至15.4%,农村居民地面积占比由6.6%增至8.1%,建设用地面积占比则由0.3%增至3.9%,极高风险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为旱地(37.5%)、园地(30.8%)、农村居民地(16.1%)和建设用地(14.4%);随着城镇进一步扩展,2010年城镇用地面积大量增加,极高风险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城镇用地(56.2%)、旱地(19.1%)、农村居民地(14.4%)和建设用地(6.4%);2017年城镇化进程达到顶峰,极高风险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城镇用地(64.2%)、旱地(13.7%)、农村居民地(9.5%)和建设用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