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监利站各流量级年内平均出现时间》

《表2 监利站各流量级年内平均出现时间》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冲刷条件下熊城河段河床演变规律及趋势》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三峡水库蓄水前,水沙条件相对平衡,水流含沙量与水流挟沙力基本持平,河道总体冲淤平衡。局部河段,如熊家洲、七弓岭、观音洲弯道受环流影响,总体保持凹冲凸淤或冲淤相对平衡的状态。三峡建库后,荆江部分急弯段由蓄水前的凹冲凸淤或冲淤相对平衡转化为凸冲凹淤,出现切滩撇弯的趋势,如七弓岭、观音洲弯道,并使弯道间的过渡段冲淤性质也出现反向变化。根据原型观测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流量级持续时间发生变化,见表2。流量年内过程的重分配使水动力轴线作用历时在凸、凹岸的不均匀性增强,中水(6 000~15 000 m3/s)时间增加,急弯段具体表现为凸岸边滩位于主流区的持续时间相对于凹岸侧深槽大幅度延长,从而加大边滩冲刷动力条件。此外,三峡建库后,泥沙来源及组成的差异改变了凸、凹岸恢复程度,水流含沙量大幅度减小,导致水流挟沙力远大于水流含沙量,尤其是弯道上段偏凸岸侧的水流挟沙能力更强,导致河道凸岸累积性冲刷,凸岸不断崩退。河道泥沙颗粒的粗化,直接影响到凸岸滩体恢复性淤积的泥沙来源,给凹岸侧淤积,乃至形成水下潜洲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水沙条件改变是凸淤凹冲转化为凸冲凹淤的主导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