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32个亚流域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河流代号见图1)》

《表1 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32个亚流域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河流代号见图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淡水鱼类多样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根据物种名录计算得到澜沧江–湄公河中上游淡水鱼类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表1)。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介于56.92–72.31之间,在该范围内Δ+值越大,表明亚流域间的亲缘关系越远。从源头到中游,Δ+整体趋势增大,说明分类学等级水平越来越高,亲缘关系也越来越远,分类多样性越来越高。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介于182.76–550.32之间,在该范围内Λ+值越大,表明亚流域间的分类地位关系越不均匀。相对来说,阿东河的Λ+最大,其次是扎曲、大中河、洱海、永春、通甸河和色曲,说明源区附近的鱼类在分类阶元上是最不均匀的,颂堪河的Λ+最小,其次是锡河和颂堪河口至老挝与柬埔寨边界的干流段,说明中游附近的鱼类在分类阶元上是最均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