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86-2013年非洲与10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倾向度时序趋势分析》

《表2 1986-2013年非洲与10个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倾向度时序趋势分析》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非农产品贸易强度及其国际地位演变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所有斜率数值均为乘以100后的值。**表示各倾向度斜率通过P<0.01的置信度检验,*表示倾向度斜率通过P<0.05的置信度检验,未标注*表示倾向度斜率未通过P<0.05的置信度检验。

从各个指标的时间序列上来看,中国、印度和东欧在1986—2013年间均呈现显着上升,尤其以中国和印度最为明显(表2、图2)。中国的均值突变时间主要在1998—2000时间段,这也与2000年中非经济合作论坛召开和2001年中国加入WTO的实际情况相吻合。印度的均值突变时间主要集中在1995—1997,显示其对非贸易的加强早于中国;且从数值上看,非洲对印度的贸易倾向大于对中国的。但从分段回归的结果看,中国和印度与非洲的贸易倾向均在经历了迅速增长期之后进入平稳微弱下滑期(表2)。与中国和印度不同,虽然日本在非洲投资合作项目较多,但是非日农产品贸易倾向不管从数值还是趋势上看都不突出,这与日本相对非洲的地理位置以及农产品性质导致的远距离货运成本偏高有关。非洲与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四个指标时间序列规律相似(图2),一方面AII与AIE的数值明显高于AEE与AEI,反映非洲从这些国家进口农产品额远大于出口额;另一方面,AII与AIE均呈现下降趋势(美国和澳大利亚)或持平(加拿大),而AEE与AEI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反映出非洲农产品出口到这些国家的贸易额逐渐上升,非洲出口到这些国家的倾向和这些国家从非洲的进口倾向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