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试验合金的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表1 试验合金的化学成分 (质量分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Mg、Si含量对Al-Mg-Si合金力学性能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3种不同Mg、Si含量的Al-Mg-Si合金经540℃固溶处理1 h后在170℃时效过程中的硬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可见,3种合金的硬度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即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硬度均先快速上升,然后缓慢上升达到峰值,接着趋于Mg、Si含量设计了不同析出相(Mg2Si)含量的AlMg-Si目标合金。采用直读移动光谱仪测得3种试验合金的化学成分如表1所示。3种合金样品分别经石墨坩埚熔炼、除气、精炼、打渣后,在电磁搅拌作用下连铸成100 mm圆柱体棒料。将铸锭在530℃均匀化退火6 h后,挤压成横截面为20 mm×20 mm的铝合金棒材。合金经线切割成尺寸20 mm×20 mm×2 mm试样,然后置于540℃盐浴炉中保温1 h后迅速水淬至室温,水淬后的试样立即放入170℃恒温电阻炉中时效1、3、5、8、10 h。稳定。时效初期(0~3 h),3种合金的硬度均处于上升阶段,根据文献[5]中时效析出序列:过饱和固溶体→镁硅原子团簇→G.P.区→pre-β\""相/β'→β″相→β(稳定相),大致可以判断合金在时效初期(0~3 h)主要形成G.P.区。3种合金均在8h左右时达到峰值时效,这一阶段主要形成β″相和β'相。时效后期(8~10 h)合金硬度趋于稳定有略微下降,主要原因是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了稳定β相,时效强化效果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