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s)》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心房颤动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BMI:体质指数;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HDL:高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TC: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cTnI:肌钙蛋白I;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RUSADE: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出血风险评分;CHADS2VASC:2010ESC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ACS:急性冠脉综合征;

本研究共纳入AF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并行PCI患者516例,平均随访(36.8±18.8)月,术后26例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5.0%。缺血性脑卒中最早一例发生于术后第8 d,平均在26.4个月发生,无卒中生存时间为(26.4±16.1)月。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组与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组在脑出血史、甲亢史、卒中史、射频消融术、左房室径比值、CRUSADE评分、CHADS2VASC评分、房颤类型、左房室径比≥1、左室舒张末内径≥50 mm、ACS分组、Killip分级≥1等指标比较上,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1)。与韩英俊[5]、张爱香等[6]研究[3,4,7-10]结果一致。有脑出血史、甲亢史、卒中史、射频消融术史等更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左房室径比值、左房室径比≥1、左室舒张末内径≥50 mm、Killip分级≥1反映了心脏功能的强弱,左心室肥大的患者更易发生脑梗死。心脏病引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主要包括: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后进入脑血管,引发致命脑血栓;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泵血量减少或静脉压增高,减少了脑动脉血流量,易形成血栓。Vigna等[11]研究表明,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有关,可能与高尿酸血症涉及的一系列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研究显示[1],AF是缺血性脑卒中很强的独立危险因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伴AF发生的概率是无房颤患者的5~7倍[9]。本研究显示,永久性A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概率比阵发性AF和持续性AF更大。ACS患者发生出血风险评分(CRUSADE)[12,13]将心率、女性、心衰、既往血管疾病、红细胞压积、肌酐清除率、糖尿病等纳入评分标准,在本研究中CRUSADE评分为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2010 ESC AF血栓危险度评分(CHADS2VASC)[14]将女性、年龄>75岁、高血压、心衰、糖尿病、脑卒中病史、血管性疾病史等纳入评分指标,在本研究中CHADS2VASC评分也是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