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层状岩体的力学参数》

《表1 层状岩体的力学参数》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动力系统结构稳定性的共轭剪切破裂-地震复合模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计算机数值模拟结果证明,无论软弱异性体是圆形还是矩形,甚至是各种不规则的其他形状,也无论软弱异性体周围岩体是均质还是非均质的弹性体,只要存在高偏应力场,都会出现蝶形或者残缺蝶形的基本破坏形态,如图3所示,数值分析模型为平面应变模型,具体尺寸为2 000 m×2 000 m(截取显示模型500 m×500 m);软弱异性体位于地下15 km,上覆岩层平均容重取27 k N/m3;通过采集原位地震波数据,实际观测出露地表的岩层组合剖面,以及实验室分析喷出火成岩的特性显示:大陆地壳10~25 km深处以变质岩或火成岩为主,且这一区域形成由花岗质(强碱性)片麻岩组合岩体逐渐向富含角闪相的镁铁质矿物组合过渡[35-36]。图3(a),(b) 反映不同形状( (a)圆形与(b)矩形) 软弱异性体围岩塑性破坏特征,且软弱异性体周围岩体为均质弹性体,力学参数与应力状态取值分别为弹性模量E=50 GPa;泊松比μ=0.25;黏聚力C=24 MPa,内摩擦角φ=46°;抗拉强度Rm=19 MPa;水平主应力Px=2 025 MPa;图3(c),(d) 中软弱异性体位于非均质层状岩体中,水平主应力Px取值分别为2 050 MPa和2 025 MPa,出现了蝶叶穿层与残缺蝶形破坏,岩层力学参数取值分别见表1,2。(注:参照煤的物理力学参数取值,图3中软弱异性体为软弱夹层,其自身的力学参数统一取E=1.27 GPa;μ=0.26;C=3 MPa;φ=18°;Rm=0.9 MPa)因此,对于软弱异性体周围岩体破坏规律的讨论,可以借用圆形孔洞周围的蝶形破坏理论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