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坝下冲刷特征值(1∶100水工模型试验)》

《表5 坝下冲刷特征值(1∶100水工模型试验)》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三峡大坝泄水建筑物水力学原型观测与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三峡深孔、表孔经过2003—2018年泄洪运行考验,库水位变化范围135~175 m,下游水位66.0~71.5 m,2008年工程完建后最大出库流量46 000 m3/s,泄水建筑物最大下泄流量约16 000 m3/s。其中2003~2007年,三峡工程仍处于施工期,深孔参与施工度汛,运用库水位较低(135~156 m)。2003年12月水下地形为深孔135 m水位运行1个汛期后地形,消能区冲刷地形较为平坦,高程多在30~40 m之间,泄洪8#和18#坝段下游出现两个冲坑,其最深点高程分别为26.5 m和24.5 m,距深孔鼻坎146 m。2008年4月地形可以认为是工程完建后的初始地形,2009年3月地形是三峡水库首次高库水位(172.6 m)泄洪冲刷形成,冲坑最深点高程20.8 m,位于泄洪7#坝段下游117 m,折算其上游坡比为1∶6,远缓于规范要求的1∶2.5。2012年12月地形为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712 000 m3/s经拦蓄削峰泄洪冲刷形成的,虽然最大出库流量45 800 m3/s,但库水位较低(163 m以下),下游水位较高,故坝下地形不冲反淤。1∶100水工模型试验坝下冲刷结果[15]见表5,与原型冲刷相近工况总体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