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蚕豆象各虫态历期调查、饲养测定统计 (2003-2004年, 临夏市)》

《表1 蚕豆象各虫态历期调查、饲养测定统计 (2003-2004年, 临夏市)》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临夏州蚕豆象发生蔓延原因分析及分布规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经2003-2005年室内单体及群体饲养和田间系统调查得知,蚕豆象在甘肃临夏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收获的蚕豆籽粒内越冬,若蚕豆在储藏过程中翻动、搬运,则部分羽化的成虫受惊出粒迁到仓库角落及蚕豆包装物缝隙、田间作物的残株、野草或土块砖石下越冬。越冬成虫于翌年开春3月中旬开始出粒,4月中下旬迁飞到豆田活动,物候表现为蚕豆始蕾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中旬盛发,7月下旬终见。成虫耐饥力很强,略食花瓣和叶片,不造成危害,主要危害虫态及危害方式是孵化后以幼虫蛀食豆粒,造成产量和经济商品价值较大幅度下降。一个虫蛀豆粒重量损失10%左右,两个以上虫蛀豆粒重量损失10%~20%不等。卵散产。因蚕豆象卵粒小,在大田中肉眼不易看到,我们在农科所院内用隔离网罩饲养、经放大镜观察表明,交配后,多数雌虫最喜选择已生长10~20 d的嫩青荚上产卵,豆株下部的荚先着卵,每荚一般2~6粒,最大的有13粒之多,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每头雌虫平均产卵35~55粒,在日平均温度15.7℃下,卵期8~14 d,平均12.1 d,经10 d左右孵化后,初孵幼虫即蛀入豆荚,侵入嫩豆危害,每豆粒一般有虫1~3头,受害的豆粒种皮上常有一个或数个黑色注入点。7月上旬至9月上旬是幼虫发生盛期,幼虫期84~103 d,平均96.8 d,其中在日平均温度17.2℃下,一龄幼虫35~39 d,平均37.3 d,在日平均温度18.7℃时,二龄幼虫21~27 d,平均25.2 d,在日平均温度17.5℃下,三龄幼虫15~19 d,平均17.6 d,在日平均温度16.8℃下,四龄幼虫13~18 d,平均16.7 d。幼虫二龄后食量大增,期间不停地蛀食豆瓣并在豆粒内蜕皮、生长,幼虫蛀食后的豆粒易发霉变黑,味苦,在蚕豆收获后,贮藏期继续危害。9月上旬幼虫开始老熟,在豆粒内化蛹,9月中旬至10月下旬为化蛹盛期,在日平均温度11.4℃下,蛹期12~17 d,平均15.2 d。老熟幼虫化蛹前在豆粒内将种皮咬成一个圆形而种皮不破穿的半透明羽化孔,蚕豆在贮藏期蛹进入羽化阶段,羽化的成虫仍在豆粒内越冬,如果豆粒被移动,成虫则从豆粒内出来,飞到房角及其他缝隙中越冬。成虫寿命长达230 d左右,成虫耐饥力强,可4~5个月不食,喜欢荫蔽,有假死性,飞翔力很强,可随种子传播。蚕豆象各虫态历期和年生长发育过程见表1、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