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方法对比:核燃料芯块的表面裂纹检测算法研究》

《表2 不同方法对比:核燃料芯块的表面裂纹检测算法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核燃料芯块的表面裂纹检测算法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将本文算法与双重阈值、张量投票算法[7]、传统Beamlet算法[10]进行对比。实验过程中,CrackCNN模型的建立和测试使用的数据集共12000个样本,其中训练集为9600个,测试集为2400个,该数据集中不含用于算法性能评估的30幅图像。模型在10000步后测试集准确率达到97%并趋于稳定,选取此时模型参数用于算法性能分析。采用的Beamlet算法的尺度因子k为3,阈值为3.1节介绍的动态阈值T=M-0.16。3种算法的检测对象均采用2.1节介绍的预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表2显示了3种算法分别对30幅图像处理后,裂纹检测结果的平均查准率P、查全率R和F-measure (F)的值。图8所示为3幅不同图像的裂纹检测结果。其中,第一、二行为仿体端面裂纹图像,第三行为采用线扫描相机拍摄得到的仿体侧面裂纹图像,均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检测。每列分别为原始图像、真实裂纹,以及双重阈值和张量投票算法、Beamlet算法和本文算法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本文算法可以应用于整个仿体表面的裂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