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5 中西太平洋鲣鱼纬度间CPUE[ln (CPUE+1) ]多重比较差异结果》

《表5 中西太平洋鲣鱼纬度间CPUE[ln (CPUE+1) ]多重比较差异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中西太平洋鲣渔场时空分布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ns为差异不显著(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差异极显著 (P<0.01)

由于不同的经纬度产量和CPUE的差别较大,因此本研究将研究海域划分不同的渔区,结合时间的变化来研究鲣渔场时空变化规律。从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年度CPUE差异主要出现在1995、1997年和2004 3个年份中,1995年CPUE为历年最高值,1997年和2004年CPUE分别为历年最低值和次低值(图3-A),而所主要对应存在差异的年份为2006—2010年(表3)。根据陈洋洋等[22]的定义,1995年为拉尼娜年,1997年为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产量相对较高,渔场重心偏西,厄尔尼诺年产量较低,渔场重心偏东[22],因此这两年在鲣产量和CPUE中与其它年份的差异很大,而2006—2010年的产量中心分布较为偏南,结合空间因素,也是这些年份CPUE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从月间的CPUE差异情况来看,也可以发现与渔场重心变化的规律,即上半年(1—6月)与下半年(主要是第三季度7—9月)存在显著差异(P<0.01)(表4) 。该差异也与上述CPUE月间变化和月间渔场重心变化一致。从空间变化的研究结果来看,经度间CPUE的差异要明显大于纬度间CPUE的差异,且经度变化的界限主要在135°~145°E左右(表5)。影响中西太平洋鲣资源的暖池移动主要是东西向移动的,会随着ENSO事件的发生而东扩或西移。根据李克让[21]的研究,西太平洋暖池29℃等温线的经度范围在146°~160°E范围内变化,根据29~30℃为鲣的主要栖息环境来看[23],135°~145°E正是其栖息的主要场所,因此较多的捕捞努力量和产量也集中于这个区域,直接造成了东西海域CPUE差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