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起源》与《形态》社会分工理论对照表》

《表1《起源》与《形态》社会分工理论对照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真正的分工及其与私有制的关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问题的比较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更重要的是,除了对《起源》中涉及的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的分析之外,《形态》提出了第三种类型的分工———“真正的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的时候起才真正成为分工”[2]。在《形态》对分工的讨论中,除去明确说明的部分,其余所有的分工都是特指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自然分工和社会分工并不是《形态》的考察对象,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才是《形态》语境中分工问题的核心。因此,真正的分工的提出,构成了《形态》与《起源》在分工问题上不同认识的关键。对于分工与私有制的关系问题,在两个文本中看起来是相同的问题,实则具有本质的差别:《起源》中实际讨论的是包含自然分工、社会分工的分工总体与私有制的关系,《形态》中实际讨论的则是真正的分工(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离)与私有制的关系;《起源》中分工对于私有制或者说个人占有,起到促进、加强的外在作用;《形态》中分工对于私有制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无法剥离的共生关系。可以说,真正的分工与自然分工、社会分工是对历史中分工现象不同路径的阐述:自然分工、社会分工客观地描述出分工的历史线索,真正的分工则是以思想家的眼光揭示出这一历史线索的社会现实涵义;自然分工、社会分工勾勒了真正的分工在历史中的形状样貌,真正的分工剖析了自然分工,尤其是社会分工在人类文明中的社会属性。而私有制作为人类社会的产物,用自然分工、社会分工来说明时,是一种外在形式的解释路径;只有用真正的分工来解释时,才能体现其包含的复杂的社会现实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