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凋落物-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酶活性1)》

《表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凋落物-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土壤酶活性1)》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西南喀斯特土地利用变化对植物凋落物-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dSOC、dTN、dTP、dC∶dN、dC∶dP和dN∶dP分别表示凋落物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其计量比;pH表示土壤pH值,SWC表示含水量;SOC、TN、TP、C∶N、C∶P和N∶P分别表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及其计量比;Ure表示脲酶,Suc表示蔗糖酶,Al P表示碱性磷酸酶,Amy表示淀粉酶

如表2所示,土壤SOC平均含量为36.02~40.43 mg·g-1,变化特征为原生林>灌木林>草地>坡耕地,但4种植被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凋落物SOC差异性特征一致.TN平均含量为2.49~5.62mg·g-1,原生林显著高于其他3种.而4种利用方式的TP平均含量与SOC一样无显著差异,以灌木林为最高.由此可知,林地在促进土壤养分积累方面同样在不同程度上优于坡耕地和草地,土壤C、N、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C∶N、C∶P、N∶P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61~7.61、41.16~25.30和5.53~1.79.其中,C∶N以坡耕地为最高,与原生林差异显著.C∶P和N∶P均以原生林为最高,这与凋落物计量比特征一致,共同体现了原生林在维护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但与其他用地类型的差异两者表现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