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不同年份东平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

《表1 不同年份东平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含量》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东平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根据Van Bemmelen因数将有机碳含量转换为有机质含量。

目前,东平湖有机质含量仍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已与我国其他自然形成的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有机质浓度具有相近水平[24-25],甚至已经明显低于与同处于黄河下游地区且为南水北调调蓄湖的南四湖[26]。然而,20世纪90年代的调查结果显示,东平湖有机质含量远高于其他自然形成的淡水湖泊[27-29]。为了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平湖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浓度的变化特征,对已公开发表的资料进行分析(表1)。不难发现,虽然受采样深度、采样月份、样品数量以及测试方法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但21世纪以来,该湖有机质浓度明显低于20世纪90年代且具有显著下降趋势。究其原因,20世纪90年代调查结果出现的极高有机质浓度可能与大量植物残体腐烂、人类活动影响增强有关。1989年东平湖由于大汶河戴村坝站连续20个月断流干涸后,湖区人民在湖底进行了大面积的小麦种植[7],1990年复蓄时大量作物的残体在水中分解形成腐殖质层,从而引起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浓度上升。同时,20世纪90年代,受大汶河及其各支流接纳的污废水逐年增多,农业面源污染增强,网围网箱面积扩大等因素影响,汇入湖区的有机污染物不断增加[18,30],从而导致东平湖沉积物积累较高有机质。而21世纪初以来,有机质浓度出现显著下降趋势则可能与各级政府对东平湖流域展开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点源污染的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降低了外源污染物的入湖量。据统计[31-32],2010年大汶河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26161.7万t,相比2000年39970.8万t的排放量得到显著削减,同期内COD排放量也由201459.67 t降低为146074.23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