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1995-2005年主要土地利用转移图谱单元排序表》

《表2 1995-2005年主要土地利用转移图谱单元排序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沂河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图谱特征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995-2005年沂河流域土地利用转移图谱共生成36类图谱单元,其中有30类图谱单元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变化(总面积1264.40 km2)。将图谱单元按面积大小排序(表2),并计算其变化比率,其中12类图谱单元累积变化率达到97.43%,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图2a)。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草地→耕地”(编码31)图谱类型,主要分布在费县和平邑县中部。究其原因,为了加强耕地保护,1998年国家颁布了《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实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保护措施。费县和平邑县中部多为平坦开阔的山前平原,因此人们在该区域加强了对草地的开垦,致使大量草地向耕地转变。其次为“耕地→草地”(编码13),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和西南部山区地带。1995年,极强烈和剧烈土壤侵蚀主要集中于研究区北部和西南部山区,而东南部地势平缓地段和河流两岸缓坡主要为轻微度侵蚀。因此,退耕还林还草、荒山造林等生态工程优先选择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山区地带,使得研究区北部和西南部大面积耕地向草地转变。到2005年,研究区北部和西南部山区原有的极强烈和剧烈侵蚀面积有所减少,但西南部山区仍以极强烈和剧烈侵蚀为主。第三是“耕地→建设用地”(编码15),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东南部的兰山区。兰山区经济相对较发达,GDP居临沂市第一位。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交通、住宅等建设用地急剧扩张,加上地势相对平坦,致使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而该阶段其他县域的城镇体系正在形成,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相对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