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裂隙的临界水力要素》

《表2 不同裂隙的临界水力要素》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集中补给-排泄的裂隙水运移模拟试验》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TANG的研究用主控管道和裂隙对岩溶泉退水曲线进行实验室模拟分析[14],本文退水过程与TANG的试验结果存在相似之处,即退水过程也分为两个部分,但与TANG不同的是本文试验的整个退水过程发生在闭合裂隙内,裂隙渗流的退水过程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并存在明显的拐点:补给水头较高时,裂隙完全被水充满,裂隙水呈承压状态,此过程即为承压阶段;随着水头的降低,透过有机玻璃明显可见裂隙中进入空气而呈非承压状态,此过程即为非承压阶段。承压阶段裂隙进、出口水头以及出口流量衰退缓慢、平稳,历时长(图3、图4);非承压阶段裂隙进、出口水头迅速下降,历时短,裂隙中的水很快排泄完,出口流量先呈股状出流、再呈线状、最后以水滴的形式排尽。根据实测退水过程便可求得不同隙宽的临界水头和临界流量。已知排泄管的内径,可计算出每个裂隙的临界流速。经计算得出本试验三个不同尺寸裂隙的各临界值如表2所示。各裂隙的进口临界水头比出口处大,随着隙宽的增大,临界水头、流量、流速随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