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层土壤7种酶活性》

《表2 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层土壤7种酶活性》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不同栽培模式下豫北沙化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说明:不同小写字母表明相同土层不同栽培模式下差异显著 (P<0.05)

具体来说,与单播相比,各土层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模式下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表层(0~20 cm)紫花苜蓿单播较无芒雀麦单播显著增加(P<0.05),亚表层(20~40 cm)2种单播则差异不显著(P>0.05)。各土层3种栽培模式下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与单播相比,各土层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模式下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但2种单播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土层混播和紫花苜蓿单播模式下β-葡萄糖苷酶活性较无芒雀麦单播呈显著增加(P<0.05),但混播和紫花苜蓿单播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较无芒雀麦单播,混播和紫花苜蓿单播使土壤表层(0~20 cm)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但混播和紫花苜蓿单播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土壤7种酶的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