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四川盆地SG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分类划分》

《表2 四川盆地SG区块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分类划分》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海相页岩有效产气储层特征——以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SG区块取心段主要为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厚度一般为44~54m.基于该区块不同评价井累计近800件/次样品实验分析数据(图2)表明,五峰组—龙马溪组龙一1亚段页岩气储层4个关键参数相对偏高,具体如下:1) TOC值变化较大,一般为1.5%~5.0%,平均值相对偏高,可达2.9%;2) 孔隙度一般为4.5%~7.5%,平均值为5.6%;3) 含气量一般为2.0~6.0m3/t,平均值为3.8m3/t;4) 脆性矿物主要为硅质,其质量分数一般为50%~78%,平均值为70%.随着SG区块水平生产井数量增多,现场大量生产数据表明:水平井段Ⅰ类储层(以TOC≥3%为标志)平均钻遇率可达77%~96%[1],但在不同生产平台包括同一平台,水平井段压裂长度和Ⅰ类储层钻遇率均相近的不同单井之间的产量具有较大差异.例如,相邻两个生产平台的两口水平井SGH5-1和SGH6-4的压裂段长度分别为1 427m和1 425m,Ⅰ类储层钻遇累计厚度分别为1 360m和1 369m,钻遇率分别为95%和96%,采用相同压裂开采工艺,但它们之间的测试产量却存在着较大差异,分别为5.4×104 m3/d和22×104 m3/d.同时,涪陵页岩气田开发实践表明,该气田主要产气层具有较高TOC值(≥4%)、孔隙度(≥5%)、含气量(≥6.0m3/t)和脆性矿物含量(质量分数≥60%)[5]特征,其储层品质明显高于SG区块所采用的当前储层分类方案中Ⅰ类储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Ⅰ类储层并不是都对产量具有直接贡献,可能仅是其中更优质部分储层具有直接贡献.为了进一步确定SG区块产量具有直接贡献的储层即有效产气储层,本文在已有的储层分类方案基础上,结合SG区块储层特征,开展了更加细化的储层分类.将页岩气储层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Ⅴ类,其品质依次变差,详见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