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河南叶县旧县乡4号墓编钟音列表:2》

《表4:河南叶县旧县乡4号墓编钟音列表:2》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从郑国祭祀遗址出土乐器组合看《郑风》“其细已甚”问题》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再回到季札论乐的问题上,传文曰:“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10竹添光鸿笺曰:“凡经传歌字,多是弦歌,此歌亦是以曲合乐。”11又曹胜高先生根据聘礼仪程论证季札观乐其《风》、《雅》、《颂》部分应是在飨燕礼的无筭乐环节,此种观乐仪式“不可能采用规范的乐悬演奏”,只能以“‘房中之歌’的弦歌方式”进行。12既如此,以出土青铜乐钟音声特点论证郑乐风格,岂非缘木求鱼?曰:否。由诗观之,今本《诗经》所见各国风,往往一国之内亦是风格不一,诗旨悬殊,有雅有变,有美有刺;然由乐观之,则未必尽然如是,各国乐声有其不同于他国的统一风格,其主要旋律、调式、核心音以及排列方式不会因演奏者及演奏乐器一时不同而发生大的转变,且出土所见青铜乐钟乃郑国宫廷礼乐器,其乐声特点当能在最大程度上反映郑乐风格。《左传·成公九年》记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使与之琴,操南音……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杜注:“南音,楚声。”4钟仪以楚囚身份鼓琴于晋景公帐前,所用乐器是晋国君臣所与,然乐操土风,听者即知楚声,可见当时人们对各地的不同音乐风格已有清晰认知,即使乐工异地而处,奏于他乡,听者仍能识其调。鲁国乐工为季札首歌二南时,杜预特意注道:“此皆各依其本国歌所常用声曲。”正义云:“由其各有声曲,故季札听而识之。言本国者,变风诸国之音各异也。”1揆之情理,且不论当时诗乐实际篇目,即使今本《诗经》亦有三百篇之多,故而不可能所有诗乐尽而歌之,必是选其有代表性者,为之演奏;既然有所选择,诗辞内容篇幅有限,便不能尽道以各国为政得失风俗善恶。乐则不然,只要动以金石,播之管弦,即可明辨南声北调,正因为各国常用声曲风格各异,故季札听而能识,识而能论,兼及为政。季札在听到郑国乐声时,因其旋律优美,曲声动听,诗乐细腻感人至深,从而发出“美哉”之叹,然美则美矣,毕竟清切太过,失之平和,有违雅正,恐以乱国,故而由诗乐联系到政治,季札又生出“是其先亡乎”的隐忧。至于何以乐声失之平和预兆亡国之危,这恐与春秋中晚期原始乐论的萌芽以及礼乐思想的深化有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