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甘肃西秦岭北麓与青海共和、贵德热储时代及地层增温率统计表》

《表2 甘肃西秦岭北麓与青海共和、贵德热储时代及地层增温率统计表》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甘肃西秦岭北麓与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赋存条件的对比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甘肃西秦岭北麓规模较大的酸性岩体除少量上覆厚度小于200 m的第四系松散层、新近系—白垩系碎屑岩盖层外,大部分侵入岩体直接裸露地表,可基本定义为开启式地热田;热储岩性为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属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侵入岩浆岩(锆石测年199~438 Ma),500 m以浅平均地层增温率5.80~6.06℃/100 m(表2),温度随深度基本上呈现线性增加,表现出以热传导为主的热源特征,推测4 000~5 000 m深度热储温度可达180℃~200℃以上,具有干热岩赋存条件。青海共和、贵德地区规模较大的酸性岩体覆盖有900~1 400 m厚的新近系碎屑岩类[6],少有侵入岩体直接裸露地表的情况,基本为覆盖式盆地地热田(图2);热储岩性基本为钾长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属华力西—印支期侵入岩浆岩(锆石测年222~245 Ma),局地小规模出露燕山期侵入的岩浆岩(锆石测年180~195 Ma),孔深969 m(贵德QR1孔)~3 705 m(共和GR1孔)平均地层增温率6.09~6.56℃/100 m,其中上部沉积层段6.52~7.62℃/100 m,下部岩浆岩段3.90~4.67℃/100 m,温度随深度总体上呈现线性增加趋势,但上部覆盖层地层增温率远大于下部岩浆岩地层增温率,热传导为主的干热岩赋存特征十分明显。如青海共和盆地恰卜恰GR1孔钻进至3 705 m时孔底温度高达236℃,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探的新突破。由此可以看出,两个地带均具有热储赋存条件,但甘肃西秦岭北麓干热岩埋藏深度可能大于青海共和、贵德1 000~2 000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