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垂直财政不平衡程度》

《表1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垂直财政不平衡程度》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垂直财政不平衡的形成机制与激励效应》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VFI1依据本文定义计算的结果,VFI2、VFI3和VFI4分别依据JiaJunxue等(2017)、Cevik(2014)和Eyraud和Lusinyan(2013)定义计算的结果。计算所用数据来自于历年《中国税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财政部国库司编历年《地方财政运行分析》和2000~2009年《地方财政统计

然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在确定VFI的初始状态时是一次性的,但在财政体制确定后形成的VFI,即使后面没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博弈推动的体制再调整,也会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互动行为而发生改变。这一点可以通过VFI的定义加以解释,VFI=1-自有收入/自主决定的支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任何互动关系,只要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自有收入和自主决定的支出,都会造成VFI的加深或减弱。这一点从表1和图1可以获得直观印象,中国的财政体制在1994年确定后,大的框架实际上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如果认为VFI只是财政体制选择的结果,那么在时间趋势上就不应该出现如此明显的波动。同时,如果认为VFI是财政体制选择的结果,由于财政体制所确定的财政收支垂直划分原则适用于所有地区,即使考虑各地区初始状态差异,如果不是因为不同地区与中央差异化的互动行为,也不可能出现如此明显的VFI地区差异。所以对VFI的变化需要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互动行为中寻找解释,探究其变化的形成机制。实际上,正如前文所述,引起VFI变化的无外乎政府行为,因为无论是自有收入还是自主决定的支出,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行为选择的结果。尽管这里可能源于自然因素,比如税源结构的地区差异和时间变化,毕竟自有收入和自主决定支出都是使用统计数据加以测度,但这些自然因素造成的统计数据变化相对比较稳定,除非经济经常遭受不确定的外生冲击,且地区间遭受的外生冲击差异显著,而这一情况在中国似乎并不常见。所以,探究政府在既定体制下的行为选择成了揭示VFI形成机制的一种有效途径。根据中国1994年确定的分税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对VFI的影响主要有两种行为选择机制,即软预算约束机制和竞争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