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适应性分析框架和多层视角(Multi-level Perspective)的比较》

《表4 适应性分析框架和多层视角(Multi-level Perspective)的比较》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体制转换视域下的德国能源转型研究》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结论:应该支持微小突破点的(niche)创新,以让它们在机会之窗出现时能够带动其他层次的创新可能性出现。然而,除非机会之窗出现,否则支持政策仅需保持创新活跃。而且不需要改变当前能源系统的配置,实质性的可持续性便可以获得。与此相反,上面的分析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转向可持续的能源系统进程可以被阐释为一项主要的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型,因为性能、结构和反馈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降低化石燃料—核能体制适应性的过程,同时也创生可再生能源系统的体制,这一背景里的外生性干扰(exogenous disturbance,即福岛核事故)导致德国比其他国家出现更多实质性的政策转变。也就是说,2000年以来德国没有实施大规模的投资和刺激计划,福岛核事故不会激发一个明显由公共政策推动的能源系统的体制转型。在这个意义上,渐进的转变进程首先开启了“机会之窗”(1)。此外,适应性分析框架的主要优势是促进体制转换的进程为内源性的,即旧体制的崩塌和新体制的生成。表4显示了适应性分析框架与多层视角(Multi-level Perspective)路径之间存在的重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