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培养温度对球囊线蚓亲代成蚓存活率、繁殖力和子代新成蚓取食量的影响》

《表2 培养温度对球囊线蚓亲代成蚓存活率、繁殖力和子代新成蚓取食量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球囊线蚓对西洋参根的取食量及其世代繁殖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表示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F检验);同列数据后标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均值间差异显著(P<0.05,邓肯氏新复极差检验)。表3同。

由表2可见,T对SR、RP、AE、PCR和DMR的影响达显著(P<0.05)至极显著水平(P<0.01),但对FA的影响不显著(P>0.05)。SR均值在供试温度两端(9.9℃,33.0℃)较低,而在其中部(12.0~30.1℃)较高,均值达87.1%,说明亲代成蚓存活率曲线呈拱形,表现正常。RP均值在9.9~30.1℃内随T升高而显著缩短。AE均值在9.9~27.1℃内分布于56.3~76.7,平均64.3,代表2条亲代成蚓的均殖数(因N0处理本身的均值等于2),但在30.1℃骤降,说明温度高于27.1℃时会抑制球囊线蚓的繁殖量。PCR均值在9.9~12.0℃内较高,在14.5~27.1℃内处于31.6~37.0,在9.9~27.1℃内平均35.9,在30.1℃骤降,说明其趋势与AE趋势相同。DMR均值先随T升高而显著上升,在27.1℃达到最高,但在30.1℃骤降;在9.9~14.5℃,DMR均值≤1.13,而在18.0~30.1℃,DMR均值≥1.63,说明球囊线蚓种群数量会在较高温区内迅速上升。FA均值间在9.9~30.1℃差异不显著(P>0.05),分布于1.05~1.30mg/AE,均值为1.19mg/AE,说明新成蚓在其全代发育期内的虫均食量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