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2007—2016年三大区域内部差异演变》

《表3 2007—2016年三大区域内部差异演变》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时空演变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2和图3可以知道,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内差异总体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Theil指数由2007年的0.3908下降到2016年的0.2298,平均每年下降0.0161。将区域内差异按照皖南、皖中、皖北分解得出内部差异主要来源于皖南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皖南地区的芜湖是安徽经济增长极之一,但由于山陵地区多,经济发展条件欠缺,皖南存在黄山、池州等相对经济欠发达城市,使得皖南经济有着明显的差异。随着交通条件改善,政府政策支持,皖南其余城市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地区内部差异逐渐缩小。而皖中和皖北地区的贡献相对较小。皖南地区差异Theil指数绝对值大于皖中和皖北。其中,皖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差异Theil指数从2007年的0.1825下降到2016年的0.1074。具体可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7—2010年间,皖南地区差异Theil指数波动较大,波动范围高达0.0871,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由2007年的0.1825下降到2010年的0.1576;第二阶段是2011—2016年间,皖南地区差异Theil指数持续下降,由2011年的0.1409下降到2016年的0.1074。而2007—2016年间皖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差异Theil指数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差异Theil指数由2007年的0.0291增加到2016年的0.0624,平均每年增加0.0469,这是由于在初期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在合肥确定城市定位———创新高地后,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扶持力度,使其迅速发展。科技实力远远高于同一地区的安庆、滁州,客观上造成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皖中地区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但中间也出现了两次短暂的降低时间,第一次降低是从2008到2009年,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皖中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整体低迷,导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减少,缩小了发达城市与欠发达城市之间的差距。第二次降低是2010到2011年,在此期间合肥市合并一部分发展水平相对一般的巢湖市区域,人口大幅上升,产值增长低于人口增长,拉低合肥整体发展水平,因此也降低了皖中地区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程度,但在以合肥为核心的皖中经济区内差异会进一步扩大。皖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差异Theil指数变化幅度较小,并且theil指数小于0,表明皖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极为不平衡,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低于人口所占比重。差异Theil指数绝对值由2007年的0.0683变化到2016年的0.0761,平均每年仅变化-0.0078。主要是由于皖北地区处于平原区域人口密度大,整个皖北地区在高科技产业发展中不占据优势,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低于人口所占比例,同时各市之间产业差异小,发展较为均衡。具体来看,2016年皖北地区各城市中,除了蚌埠、淮北人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于5000元外,其他城市人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都低于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