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2008~2017年我国苜蓿进口来源情况》

《表1 2008~2017年我国苜蓿进口来源情况》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加征进口美国苜蓿关税对我国奶牛养殖业影响的评估——基于对5个省36个养殖场的调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2008年,我国奶业爆发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事件”,随后国家大力推动奶业转型升级,10年间,奶牛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从19.5%提升至58.3%。苜蓿被称为饲草之王,是反刍动物的重要蛋白饲料。从试验角度来论证,在奶牛日粮中添加2 kg苜蓿,可以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改善乳品品质、维持奶牛良好健康状况[4]。美国苜蓿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可靠、供给稳定,且运输成本低,美国苜蓿从西海岸运送到我国港口费用仅20美元/t,深受国内牧场青睐。2008~2017年,我国进口苜蓿从1.1万吨增至140万吨(见表1),其中从美国进口占比基本保持在90%以上。此外,在强劲需求驱动和2012年农业农村部启动的“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创建”项目带动下,国产优质苜蓿产量从15万吨增至250万吨(符合《苜蓿干草质量分级》团体标准T/CAAA 001-2018的一级及以上标准的苜蓿)[5]。2017年我国优质苜蓿市场供应量390万吨,其中国产250万吨,进口140万吨,自给率为64.1%。美国是我国最大的苜蓿进口来源地,2017年从美国进口130.7万吨,占我国进口总量的93.5%,占美国出口总量的43.9%;从加拿大进口6.5万吨,占4.68%;从西班牙2.5万吨,占1.8%;从阿根廷等其他国家进口389 t,占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