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语言子系统的国内研究》

《表1 语言子系统的国内研究》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近十年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我国二语习得研究:现状与展望》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我国已有研究以动态系统的理论引介为主,侧重核心概念和典型特征的解读和阐述,以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等。这种理论介绍有其必要性,且需与时俱进。遗憾的是,很多研究者对近几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跟踪不力,且研究重点有所偏离。具体到总系统及其三个子系统,我们发现:国内动态系统理论框架下的二语习得总系统研究仍以理论探讨为主,实证研究相对匮乏,在认知观和社会观的结合、子系统之间的联结交互研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和二语习得总系统研究相似,语言子系统模型还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尚需更多的实证研究加以验证。无论是在研究内容还是在研究范式上,基本还是子系统某个层面的独立分析,缺乏层面之间的交互性研究。相比较词汇、语法、阅读和写作,对动态系统理论视域下的口语、翻译和测试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语言子系统研究几乎没有触及语言本体特征(如语言类型、语言谱系距离、跨语言的共性、语言标记性/显著性、语言原型性/典型性、语言难度等)和语言使用特征(母语与外语熟练水平、外语输入与交互的数量及质量、语言任务类型、外语输入的频率与强度等)。一个例外来自何冰艳(2018),他利用动态系统理论分析了英语二语者学习英语的促进因素和英语一语者学习其他语言的限制因素。可以说,对学习者母语和外语语言特征缺乏分析而构建的子系统模型势必会失之偏颇,相关研究需加以转向。在学习者子系统方面,大多研究聚焦于个体差异、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等认知特征和个体心理方面,对于学习者子系统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等个人状况或学习策略等)以及该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互动关系研究存在较多空白地带。相比之下,我国二语习得学界对环境子系统的研究最为薄弱,主要聚焦于环境子系统的特征提炼和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定位上,对其包含的社会环境(文化观念、与老师和同学的社会交往密度、受教育的程度、地理位置、语言政策等)、语言环境(单语或双语环境等)和学习环境(自然环境下的外语学习与课堂环境下的语言学习等)等次系统的研究匮乏,而且大多研究还是把环境视为附加于已有系统的一个外来变量,并未把它真正融合成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