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7 大麦永久F2群体株高类性状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聚类》

《表7 大麦永久F2群体株高类性状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聚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大麦株高类性状的杂种优势及其稳定性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从表7可知,3类株高类性状强中亲优势组合的中亲优势值在1.05~14.69 cm,株高的强中亲优势值在E1环境下最高,穗长的强中亲优势值在E3环境下最高,穗下节间长的强中亲优势值在E4环境下最高;3个株高类性状中中亲优势组合的中亲优势值在0.43~7.22 cm,株高的中中亲优势值在E2环境下最高,穗长的中中亲优势值在E3环境下最高,穗下节间长的中中亲优势值在E4环境下最高;3个株高类性状弱中亲优势组合的中亲优势值在-15.81~1.73cm,株高的弱中亲优势值在E1环境下最高,穗长的弱中亲优势值在E3环境下最高,穗下节间长的弱中亲优势值在E4环境下最高。3个株高类性状强超亲优势组合的超亲优势值在0.51~8.55 cm,株高的强超亲优势值在E2环境下最高,穗长的强超亲优势值在E3环境下最高,穗下节间长的强超亲优势值在E4环境下最高;株高的中超亲优势值在E1环境下最高,穗长的中超亲优势值在E3环境下最高,穗下节间长的中超亲优势值在E4环境下最高;株高的弱超亲优势值在E1环境下最高,穗长的弱超亲优势值在E3环境下最高,穗下节间长的弱超亲优势值在E4环境下最高。本结果说明杂种大麦普遍存在中亲优势,超亲优势组合相对较少,且杂种优势在不同环境下表现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