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水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

《表2 水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生态韧性视角下的城市水环境导向的城市设计策略》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提出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以应对经济发展下的环境问题[64]。PSR模型中的“压力”指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状态”指环境的现状以及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及资源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响应”指从政府组织到个人对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65-67](图2)。PSR模型的逻辑可以总结为“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如何应对恢复并且加强以避免受到同样的损失”,PSR模型的逻辑多用于生态安全评价、环境评价等研究[68-69]。结合“社会-生态韧性”的时间维度、PSR模型的研究逻辑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的环境指标[67],借助PSR模型构建水生态韧性评价体系(表2)。其中,P代表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水生态系统的变化,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城市扩张对水生态系统的压力增加等;S代表人类活动影响后的水生态系统的现状,如水域面积减少、水质降低、灰色基础设施的修建引起的水循环的改变、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加重等;R代表政府机构指定政策(包括制度建设、城市发展转型等)、企业改进技术以降低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环保意识增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