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 中部六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

《表1 中部六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基于熵权可拓决策模型的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以中部六省为例》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进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目前,关于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模型很多。本文综合以往文献,采用P-S-R模型(即压力 (Pressure)———状态(State)———响应(Response)来构建中部六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模型理论框架基于因果关系,即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发生一定的变化,而人类社会应当就生态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使其恢复免遭进一步的破坏。目前,P-S-R模型在众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3-16]。本文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客观性、可行性等原则,结合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自然环境禀赋,以P-S-R模型为基础,参照相关技术规范和指标体系,综合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相关文献,结合物元可拓理论,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维度构建了包括城市人口密度等7个指标(C1-C7)、人均水资源量等8个指标(C8-C15)和城市污水处理率等5个指标(C16-C20)在内的中部六省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