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4 1945年止重庆工业结构[26]》

《表4 1945年止重庆工业结构[26]》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抗战胜利后工业复员对重庆地区经济的影响》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重庆工业的第一次跨越式发展发生在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了保留中国的工业实力,并且支持抗战,组织和鼓励沿海及东南地区的工厂内迁到西南大后方。这些内迁的工厂门类繁多,包括国营厂矿40家,民营厂矿647家左右,迁到重庆的有243家,其中兵工厂、飞机制造厂、钢铁厂、机械工业、化学工业、矿业和电工器材等重工业厂矿大概有150家,在所有迁渝的工厂中占比67.26%。在战时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侧重于重工业的发展,如“四行”投资和贷款计划,将83.5%[25]的资金都投放在重工业上。再加上战争的需要,重庆的重工业比重持续增加。抗战胜利前夕,重庆的重工业工厂数已经达到1142家,占比67.41%,资本总额更是达到了77.17%。这次的发展首次转变了重庆重工业严重落后的情形,使其成为后方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形成了与战前完全不同的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