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高原不同气候分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表2 高原不同气候分区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结果》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青藏高原地表非绝热加热模态及其与中国北方环流异常的联系》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对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拟合优度检验和方程总体性的显著性检验(表2)。从表2中可以看到,相比于高原中西部腹地(气候Ⅱ区)和高原东南部(气候Ⅳ区),高原西部边缘(气候Ⅰ区)和高原东北部(气候Ⅲ区),R2的值更接近于1,说明在高原西部边缘(气候Ⅰ区)和高原东北部(气候Ⅲ区)的拟合度更好,从F检验的结果看,所有的气候分区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本文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效果较好。因此利用上述的多元回归方程计算了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的高原地表非绝热加热资料,并将其与原始资料进行检验(图2)。从图2中可以看到,所有的高原气候分区均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但是相较于其他气候分区,高原东南部(气候Ⅳ区)的相关系数偏小,相关研究表明,由于高原的东南部地表环境复杂,植被的生长状况复杂,其水汽的影响较为明显,地表非绝热加热与地表潜热项的关系密切(周娟等,2017),因为本文在计算地表非绝热加热时,忽略了地表潜热的一项,对于高原东南部(气候Ⅳ区)的计算偏差较其他分区较大,但其仍然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上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了1958—2015年的高原不同气候分区的地表非绝热加热指数,同时将所计算的高原加热指数与ECMWF地表感热资料做了各个季节的对比检验(图3)。从图3中可以看出,除了在高原西部边缘(气候Ⅰ区)和高原东北部(气候Ⅲ区)的冬季没有过相关性检验,其他所有的气候分区各个季节都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这些可能与高原西部边缘(气候Ⅰ区)和高原东北部(气候Ⅲ区)在冬季的积雪以及地表状况的影响有关。这些可以说明,本文计算的高原地表非绝热加热指数可以表征高原不同气候分区的地表加热特征,此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