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 技术进步偏向对中国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

《表3 技术进步偏向对中国县域结构红利的影响》   提示:宽带有限、当前游客访问压缩模式
本系列图表出处文件名:随高清版一同展现
《县域结构红利中是否存在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基于中国1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分析》


  1. 获取 高清版本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1. 下载图表忘记账户?点击这里登录
注:数据来源:Stata14.0软件输出(下同)。

本文分别采用BP检验和Hausman检验验证中国1869个县域的数据是否存在个体效应以及个体效应的存在形态。BP检验的结果为Prob>chibar2=0.0000,即认为中国1869个县域的数据存在个体效应,即回归分析时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优于混合回归模型;Hausman检验的结果为Prob>chi2=0.0000,即认为中国1869个县域的面板数据以固定效应的形态存在,即回归分析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优于随机效应模型。由于本文所研究数据时间跨度较大,并且样本之间差异较大,因此本文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中国县域结构红利中是否存在技术进步偏向效应。利用SARAR模型研究中国县域结构红利中是否存在技术进步偏向效应,由于中国东中西部县域之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差异较大,因此本文借鉴孙学涛等(2017)[5]学者的相关文献,将全国县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区域,并将东中西三个区域的回归结果与全国县域的回归结果对比。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